泰然自若的成语故事
拼音tài rán zì ruò
基本解释泰然:镇静的样子;自若:跟平常一样。形容碰上意外、严重或紧急的情况;能沉着镇静;不慌不忙。
出处《金史 颜盏门都传》:“有敌忽来,虽矢石至前,泰然自若。”
泰然自若的典故
金人颜盏门都性情忠厚,谨小慎微,他作战善于安置营垒,计划十分周密,遇事十分沉着,即使矢箭如雨,他仍泰然自若,一切按计划行事,他很勇敢,亲自带兵救出被西夏李世辅挟持的完颜杲,他一生中立下不少的战功。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※ 与(泰然自若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成语 | 历史出处 |
---|---|
以文乱法 | 《韩非子·五蠹》:“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。” |
音信杳无 | 明·吾邱瑞《运甓记·剪发延宾》:“盼前程音信杳无。” |
体恤入微 | 郑观应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国特设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产后一切要症,必须明白透澈,体恤入微。” |
假公济私 | 元 无名氏《陈州粜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济私,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!” |
风驰电掣 | 《六韬 龙韬》:“奋威四人,主择材力,论兵革,风驰电掣,不知所由。” |
匡乱反正 | 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礼废乐崩,追修经术,以达王道,匡乱世反之于正。” |
劳民伤财 | 《元史 李元礼传》:“而又劳民伤财,以奉土木。” |
繁文缛节 | 宋 苏轼《上圆丘合祭卞议》:“省去繁文末节,则一岁可以再郊。” |
成竹在胸 | 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》:“故画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,执笔熟视,乃见其所欲画者,急起从之,振笔直遂。” |
半吊子 | 丁玲《我所认识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却说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种夸大,是不真实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