朝政造句


1.外戚跃跃欲试地准备统理朝政,宦官虎视眈眈地觊觎着皇权,士人的不平之鸣,遍野的饥民之声,合奏成一曲悲哀的末世之歌。

2.所谓上行下效,自从龙辰帝多半年前将林妃打入冷宫之后,他渐渐不理朝政,沉醉于酒中不能自拔。

3.这样做,岂不令天下学子笑我张居正寡情薄义?不过,在这朝政形势扑朔迷离阴阳未卜之际,何心隐也真的不适合呆在北京。

4.她的娘亲是贤惠温顺的世家妇,在宫里更是见惯了作小服低的宫嫔,就连把持朝政的皇太后也不曾如此飞扬跋扈过。

5.柳大人是我的嫡亲伯父,骨肉至亲,我当然不能眼见伯父陨命,所以才会去天牢劫人,并不是想干涉周国朝政。

6., 杜佑生活在唐代安史之乱前后,亲身经历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变化,想通过对历代典章制度的编纂,总结经验教训,以寻求治国安民之术,从而挽救唐王朝政治的危机。

7.东汉末朝,朝政腐败,皇帝耽于淫乐,文恬武嬉,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。

8.东汉末朝,朝政腐败,皇帝耽于淫乐,文恬武嬉,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,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。

9.会场气氛颇为热烈,同盟会员、青年学生和军人“议论滔滔,风发泉涌,慷慨激昂”,一致要求孙宝琦立即宣布山东独立,推翻清朝政府。

10., 怎么能别出心裁呢?值此朝政窳败之际,我们行事,必须慎之又慎,政令所出务必遵从祖制,方不致授人以柄。

11.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,在于项羽的对抗中最终功成名就,只是在治理朝政时没有能够做到精兵简政。

12., 制造恐怖,杀一儆百,是皇帝的惯用手段。在乾隆一朝政治中,经常可以见到出其不意、轻罪重罚的事例。除了情绪和性格因素外,乾隆行政之忽宽忽严,更主要是策略的考虑。张宏杰

13.朝政为奸臣严嵩把持,贪官污吏横行不法,诬民为倭,逼民为盗之事层出不穷。

14., 朝政日非,天下人心思乱,盗贼蜂起,民不聊生,哀号一片。

15.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,在于项羽的对抗中最终功成名就,只是在治理朝政时没有能够做到精兵简政。

16.马士英等以拥戴有功,起用阉党余孽把持朝政,与史可法、高弘图等东林余党针锋相对,埋下了彼此倾轧,动荡不安的火种。

17.怎么能别出心裁呢?值此朝政窳败之际,我们行事,必须慎之又慎,政令所出务必遵从祖制,方不致授人以柄。

18.皇帝一听,觉得大臣讲得更有道理,顿时精神焕发,病很快就痊愈了,后来专心治理朝政,国家日渐富强。

19.说起来这二人酒量比朕差远了,没多久名棠就已酒意上涌,开始指点朝政,说了几句,竟然开始骂起朕来,说朕是个昏君,荒淫无耻,直把朕骂得莫名其妙,如坐针毡。

20., 国祚传承数代之后,大周王朝出现了一位昏庸的天子,这位天子终日沉溺于女色,不理朝政,宠信奸佞,弄得天怒人怨,大周王朝江河日下。

21.我统领朝政数月,兴利除弊,革旧鼎新,朝政焕然一新,朝中面貌大变。

22.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,在于项羽的对抗中最终功成名就,只是在治理朝政时没有能够做到精兵简政。

23.汉高祖刘邦不拘一格的重用人才,在于项羽的对抗中最终功成名就,只是在治理朝政时没有能够做到精兵简政。


※ "朝政"造句汉语字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